北京互联网作品著作权纠纷律师

法律服务热线

400-668-6166

网络著作权和传统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网络侵犯著作权案法律适用有四难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2日 来源:北京互联网作品著作权纠纷律师
[导读]:  宋律师,北京互联网作品著作权纠纷律师,现执业于宋,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

 宋律师,北京互联网作品著作权纠纷律师,现执业于宋,法律功底扎实,执业经验丰富,秉承着“专心、专注、专业”的理念,承办每一项法律事务、每一个案件。所办理的案件获得当事人的高度肯定。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恪守诚信、维护正义的信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网络著作权和传统著作权有什么区别

  相信著作权我们都不陌生,对于著作权侵权的事件最近几年经常发生,随着网络的出现,著作权不在仅仅局限于传统著作权,网络著作权的说法也随之出现,那么网络著作权和传统著作权有什么区别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一、在著作权范围方面的不同


  首先,从著作权的客体――作品来看,传统著作权法对作品的规定是;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出现,网络上的信息开始以超媒体方式传输,因而网络作品可以以文字、图片、音像等文本形态存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网页;。鉴于网络媒体技术上的特性,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客体可以进一步这样概括:;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传播的作品。;




  其次,关于著作权的主体著作权人,网络著作权也有新的发展。我国《著作权法》第九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


  作者;


  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据此,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主体应该包括两类:作者和网站管理者。其中,作者与传统意义的作者差不多,只是,其创作方式从传统媒介改变到网络上来。至于,网站管理者这一新概念就要重点分析了。


  第一,网站管理者对其网页的整体享有著作权。网页从文字、颜色到图形,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特定的排列组合,而且网页也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如存储在电脑硬盘上,打印到纸张上,具有可传播性,是一种;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网站管理者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质上对网页都有较大的投入。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它应该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而网站管理者则应视为作者。


  第二,网站管理者对其网站的内容的整体享有著作权。对于大量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信息,网站管理者必须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加以编辑,特别是对于传统媒体上的信息,还有个;数字化;的过程。由于编辑行为注入了编辑人的智力创作,表达了他们独特的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赋予了这些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所以编辑人员是其编辑作品的作者。根据《著作权法》第十四条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作为网站内容的编辑者,网站管理者对其网站的内容整体享有著作权,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


  最后,网络著作权的内容,即权利,也有增加。如司法解释中规定了公众传播权;著作权法第十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均适用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这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演绎权。


  二、网络著作权对传统著作权一些特征、原则的异化


  网络著作权是对比特世界中的关系所做的调整,所以它给传统著作权的一些原理、规则带来了许多挑战,其中作品载体的不同是最大的区别,网络作品是由二进制的数字化载体构成具有,无形的特点。而其他,如,权利用尽原则、地域性原则,著作权对相邻权的吞并,也应受到重视。


  权利用尽原则在知识产权中普遍存在,目的是为了平衡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在著作权中,权利用尽主要表现在;发行权的一次用尽; .一般地,在传统发行的情况下,作品在首次销售后,发行权用尽,作品的合法复制件 或录音制品的所有人有权自行将复制件出售或以其他方式处置该复制件或录音制品。但是,由于网络作品与传统作品不同,它的复制形式脱离了有形载体。;如果,仍遵循发行权一次用尽,计算机联网用户有权把在网络上合法得到的作品通过互联网再发送出去,而且网络传输具有全球性,一旦权利用尽,就将导致版权人的多种权利在国际市场上的用尽,这对版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所以,网络著作权很难适用发行权一次用尽原则。


  地域性是著作权中与专有性、时间性并列的特征。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一特征将受到质疑。著作权的地域性是指著作权在依某国法律获得保护的那个国家地域内有效。但是,由于国际互联网络本身的跨国性特点,无法判断一件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应当依从哪国法律,应在哪个国家地域内有效。因此,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地域性实际上已不复存在,我国著作权法中;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规定,对网络作品而言形同虚设。这将造成;侵权行为地;无法认定,从而,在办案中法律适用也发生困难。


  相邻权是;国际上对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称谓;,主要包括表演艺术家、录音制品的制作人和广播电视组织所享有的权利。相邻权的实质是作品传播者的权利,所以,随着网络著作品的兴起,公众传播权的确立,传统的相邻权的存在将受到危及。公众传播权是指著作权人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由此可见著作权人本身就享有在网络上传播作品,不用像传统著作权那样,以相邻权人为中间,使作品得到传播。在网络著作权中,相邻权已被著作权所吸收。


  三、网络著作权在权利保护上的变化


  开放和共享是因特网的生命。因特网的这一特征使得网络作品有别于传统作品。对网络作品的作者而言,其作品一旦上载,传播范围将很难确定,同时网上作品确实也应该会被更多的网络使用者阅读。如果将网络作品的保护与传统作品的保护一视同仁,不仅在技术上难以操作,更有可能遏制我国信息网络业的发展,这就需要在网上作品的保护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重新寻求平衡点。


  首先,现行的著作权法已不适应网络的发展,国际条约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也不完备。应该根据网络著作权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保护规则。考虑到网络上的信息是海量的,那么这些信息要获得著作权人许可必定就是;海量许可;。海量许可的操作难度是很大的,而且,也不适应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对现行;合理使用;重新界定,使之适应网络著作权的需要。保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得到调和。这里的;合理使用;是广义的包括了狭义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所谓狭义;合理使用;是指;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而使用已发表的作品,无须付费,但应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出处,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法定许可使用;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不得损害著作权人的其他合法权利;。


  第一,实行;推定许可;对作者权利加以适当限制,即作者将作品上载到网上,应该充分认识到其被转载、复制的可能性和广泛性,如未作说明,或没有采取技术手段预防其被转载、复制,即认为作者自动放弃其部分著作权。允许网络使用者免费阅读和下载网站上享有著作权的作品。但是,下载后自行复制并出售复制品就构成侵权行为。


  第二,允许转贴,但要遵守规则。在网络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网民将其他著作权人的作品;贴;在某个网站上,这对于网站来说属于;被动转载;,类同于读者向文摘报刊荐稿。这种行为对于促进网络中信息流通是有利的,但是,网民和网站的义务应该加以明确。网民必须要做的是在转载时注明出处,按原样署上作者姓名,并不得对原文加以删改,否则视为侵犯作者著作权。网站有义务对被动转载的作品进行核查,核实作品是否注明;不得转载;,原作被转载时是否已有删改等情况,并支付原作者报酬。第三,允许网站先用,之后适当付酬。这有个前提,除声明不得转载的作品以外。对于著作权人享有的五种权利,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持作品完整权这四种权利,网站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按照现行《著作权法》加以保护。


  其次,使用著作权集体管理的方法加强的网络版权的保护。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著作权人、邻接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授权有关组织,代为集中管理著作权、邻接权的制度。随着科技的进步,作品的复制成为越来越简单的事,而网络的普及更加剧这一趋势。由于网络作品的易得性和信息的海量性,一方面著作权人要花大量精力检查,起诉侵权行为;另一方面作品的使用人因使用大量作品,要忙于征求著作权人的许可。如果,建立一个著作权集中管理机构作为中介,专门管理网络作品,就可以大大方便著作权人和使用人。


  最后,技术保护措施在版权保护方面,法律与技术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补关系。当法律的威慑力不足以制止侵权行为,技术手段就被用来弥补法律的不足。版权人采取诸如加密、电子水印等技术保护措施不仅能保护作品免被他人擅自访问、复制、操纵、散发、传播,而且保持了作品的完整,方便了版权授权和使用监督。


  上文就是对于网络著作权和传统著作权有什么区别的相关解答,随着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一个利益巨大的经济部门,传统的著作权人希望将其对传统作品的权利自然延伸到网络上,网络上的既得利益者则希望网络上的权益能得到传统著作权的扩大保护。网络著作权的纠纷也随之而起,大量出现。







网络侵犯著作权案法律适用有四难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2万元。该案系全国首例以加框链接方式侵犯他人网络视频著作权被定罪判刑的案件...



  日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对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侵犯著作权案作出判决,依法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罚金2万元。该案系全国首例以加框链接方式侵犯他人网络视频著作权被定罪判刑的案件。


  海淀区检察院知识产权处的邱处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呈现高发态势。2013年1月以来,海淀区检察院共办理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28件44人,其中影视作品19件30人,文字作品9件14人。


  邱处长介绍,通过对已办案件梳理分析,发现该类案件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被侵权网站集中且侵权种类主要是影视作品和文字作品;侵权形式不再是传统的复制发行,而是;网络盗版;,即在网络环境下将他人影视或者文学等作品,直接上传至服务器;侵权行为入行成本低,间接获利高。


  邱处长表示,由于是新型案件,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案件在法律适用方面存在四大难题:一是加框链接方式是否能认定为刑法上的复制发行行为。二是认定以营利为目的证据难以调取。三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认定存在困难。四是入罪标准的法律适用存在争议。法律规定将;传播他人作品数量合计在500件 以上;作为网络侵犯著作权的定罪标准之一,但是电视剧数量是以;部;还是以;集;为单位计算,亟须相关司法解释予以明确。


  针对上述办案中存在的难点,海淀区检察院多措并举,努力破解查办难题。在侦查环节,积极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开展侦查活动。包括对侵权网站进行勘验、截取视频固定证据,证实以深度链接方式侵权而非提供搜索引擎服务;引导公安机关在相关广告联盟调取支付广告费材料,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营利目的。


  在审查起诉环节,该院一方面积极同被侵权方沟通联系,了解被害人的损失情况,另一方面及时调取著作权人权属证明,解决未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授权的证据问题。


  在法律适用问题上,该院邀请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召开互联网领域侵犯著作权刑事问题研讨会,就入罪标准的法律适用问题形成共识。







Copyright © 2008-2020

北京互联网作品著作权纠纷律师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备案:闽ICP备08005907号 网站支持:中国大律师网